【“启航新征程”系列关注】多个热词透视“十四五”开局之年两会看点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21-03-04 浏览量:11698
今年两会正逢“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这一特殊时点举行的两会,承载了更多的意义和期待。从代表委员、业内人士以及获悉的拟提交提案和建议内容来看,科技创新、碳达峰和碳中和、乡村振兴、民生保障或将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走势也备受关注。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强化国家**科技力量”。据了解,今年多位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拟提交提案也聚焦于科技创新。
民建中央、农工界别小组和九三学社中央均拟提交相关提案,从如何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如何助推科技型初创企业集群健康发展以及如何推进科技金融健康发展等角度对科技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表示,“十四五”时期必须要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不断实现“从0到1”的突破,才能创造新发展动能。她建议,培育创新“引领”企业,一是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二是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
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转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中央深改委会议也强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统筹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碳达峰表面上是约束碳排放强度问题,而本质是能源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事关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储能设备技术专委会秘书长郭云高认为,应扩大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供给占比,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单位用能排放,降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工党中央在拟提交提案中建议,大力实施终端能源电气化,加快民用散煤、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等用煤替代,尽快降低煤炭消费占比。同时,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在“十四五”末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至20%及以上,2030年力争达到30%。
宏观政策如何“正常化”备受关注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宏观政策走向备受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国社科院财经**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志勇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有为,大力提质增效,就要特别注意政策效力边际递减问题,同时要求财政政策作用方式的变化。杨志勇指出,2021年,在对经济整体上保持信心的同时,要多考虑可能的风险,提前做好准备。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2021年货币政策仍然保持稳健,关键词是“正常”,即“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有三层含义:一是更加关注宏观杠杆率;二是不会快速紧缩信用;三是突出“跨周期调控”。他表示,贷款利率下行的空间有限,但金融管理部门仍将继续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乡村振兴期待政策进一步细化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正式出台,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乡村振兴局日前也已正式挂牌。“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也成代表委员热议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建议,为建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长效机制,一方面要持续补齐“双基”建设短板,不断完善农村道路、水利、环保、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吸引劳动力“回流”,强化服务力促产业兴旺,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岳喜环建议,进一步出台支持产业、项目、建设工程等领域的税收优惠扶持政策。在种子、农药、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水土流失、荒漠化、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和行动上,继续出台更大的税收优惠,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方面给予更优的政策支持。
就业、社保等凝聚民生新期待
“民生”向来是每年两会的热点。从就业增收到社会保障,从住房制度到教育改革,多个民生领域“热词”,承载了代表委员更多的民生期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就业领域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表示,灵活就业日趋多元化、复杂化,新业态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从完善相关制度的角度来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
社保是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将进入快车道。当前,要在加快出台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同时,深化“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改革,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养老需求。